“姓洪的是混蛋!是王八蛋!是蠢猪……”
泰安城内,太平天国东王杨秀清的中军驻地里,杨东王被某个姓洪的王八蛋给气着了,打今儿晌午开始一直怒骂到现在。杨秀聪已经把大部分东殿官僚都打发了,只留下他的聩营卫士伺候在左右。
“上次封八个王还不够,现在又一次封了十个,还有一个叫求王,他就不能想个正经一点的王号?冯云山怎么也不管管……”
杨秀清使劲儿拍着一张紫檀木的书桌,跳着脚在大骂。
“乱来……都在乱来,除了封王就是纳王娘,什么正事也不办,一座小小的潼关打了好几个月都没有打下来……整天就想着给我添乱,我们太平天国的事情就坏在他手里了。”
他摇着头,又拿起了一封冯云山差人送来的信,信上的文字他是不认得的,不过早有东殿官吏读给他听了。原来冯云山也在信中抱怨洪秀全只知女色,不理朝政,还宠幸洪家兄弟,又滥封诸王,还在洛阳城内大兴土木,修筑扩建天王府,还坚持男女分营不动摇,搞得大家都怨声载道,将士在前面打仗都提不起精神。
“这样下去如何了得?朱明已经在东北大获全胜,天国眼见就要腹背受敌了,他却还在一味胡闹,难道真要送了天国基业去南京当个安乐公吗?”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京师、直隶就在传洪秀全预备向朱济世投降,去南京当个安乐公享清福的消息。还有传闻说。朱济世已经在南京给洪秀全修了占地数千亩的大宅子。还在里面准备了日本、西洋、天竺还有非什么洲的黑美人上千。就等着洪秀全去享用了!
想想洪秀全自取了永安州开始就一头扎进脂粉堆的表现,杨秀清就有点相信这个谣言的真实性了。
另外,这段时间以来,太平天国的行情真的不大看好。虽然有杨秀清亲自督军进攻,太平军在山东的攻势进展缓慢,济南和曲阜两城仍然没有被攻下,只有盘踞泰山的曾国藩再次打了败仗,逃进济南城去投林则徐了。而李秀成在山西的作战也不大顺利。忠于清朝的山西巡抚徐继畲死守太原,李秀成顿兵坚城之下,久攻难克。而且山西各地豪强纷纷组建民团练勇,割据地方,对抗太平军的占领,整个山西平定之战打得极为艰苦。
不过最让杨秀清烦恼的还不是这些,而是太平天国又要面临一场粮食危机了。去年靠从朱明进口了700万石米粮才渡过了粮荒,本来以为实行了《天朝田亩制度》后的京师和周边地区铁定能获得大量小麦。可是在京师周围屯田的各军报上来的小麦播种数字却少于预期,分得土地的农民虽然打心眼里面拥护太平天国,但是种地的积极性明显不高。离开圆明园出征的时候。杨秀清就在路上看到大量的土地抛荒!差人一番调查之后,杨秀清才知道。原来各军各师的官员对农事兴趣不高,没有全力督促农业生产,而分到土地的农民也没有什么种地的积极性——因为根据《天朝田亩制度》的规定,产品分配实行“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则,具体实行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的分配方案!
也就是说,太平天国实行的是“余粮收集制”。同样的方法,在历史上只有在苏俄内战时期布尔什维克的军事gc主义中出现过,结果当然是在有力的支持了红军和革命战争的同时,造成俄国农业生产的大幅萎缩。现在杨秀清在北京周围试行同样的制度,还指望有什么好结果?中国农民固然朴实,但也不是傻瓜,既然口粮之外的所得都要交公,他们何不省点力气?
而在尚未实行《天朝田亩制度》的直隶和鲁北地区,农业生产情况倒是还行,但是太平天国的政权基础却极为薄弱。在大部分地区只是控制了县城和大镇,而无力将政权的影响推进到乡村。虽然太平军已经消灭了大部分据堡垒抗拒的地主武装,对直隶和鲁北地区的士绅阶级进行了彻底的镇压,但是却造成大部分乡村处于无政府状态。太平天国委派的县官所发布的命令只在县城周围打转,压根下不了乡。
原因也很简单,中国素来是朝廷和士大夫共治,朝廷派出的官衙只到县城,以下的乡镇都依靠士绅自治,朝廷的税赋摊派也是靠士绅去征收的。可是太平天国遂行的是从根子上打倒和消灭儒家士大夫,统治乡村的士绅是他们第一个要消灭的对象,即使不消灭,也不可能利用他们来管理地方。至于学朱明搞官府下乡也不现实。因为没有儒家士大夫的支持,太平天国根本没有办法建立起一个庞大的官僚队伍来管理地方——这太平军的中高层识字的就不多,要是直隶、鲁北再用两三万文盲老农民来管理基层,真不知道太平军的政令要用什么办法来传达?学蒙古人把政令编成歌来唱吗?这广西客家话唱的歌,北方人能听懂?
因而太平天国虽然在辖区内摧毁了统治中国两千年的士大夫阶级,据说是从根子上消除了阻碍中国进步的最大原因。然而却没有办法建立起一个可以替士大夫统治的方法来治理地方,除了派兵下乡抢粮,好像也没有什么其他更好的征收秋粮的办法了。
想到这一大堆的麻烦事情,杨秀清的心情就有些烦躁,脾气也变得越来越坏,时常会因为小时责骂部下,今天更是骂起了洪秀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