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个比拼环节是任何舰载机不能忽略的,尤其是要扮演战斗机这一角sè的双方,都无法逃避的一个问题,那就是视距之内的空中格斗能力,这就好比两个都善于隐崭自己的狙击手,两人之间已经无法在狙击步枪的射程之内躲躲藏藏的展开狙击作战,短兵交接之下,就看双方到底谁的格斗能力强悍了,刺刀和拳头就像是格斗作战中战斗机的格斗导弹及其飞行能力。
而考验战斗机的空中格斗能力,首先自然考量的是战斗机的机动xing能。
不用于传统活塞式螺旋桨战斗机,仅仅需要考虑飞行包线、推重比、爬升率、单位剩余功率而制约的战斗机机动xing优劣要素,还将考验从一种姿态迅速过度到另一种姿态的敏捷xing,推重比确实是决定战斗机空中机动能力的要点,然在比拼双方都是先进喷气式战斗机的情况之下,翼形及翼载荷反倒对敏捷xing影响更大。
而且任何一款战斗机都不能做到真正的面面俱到,在不同的飞行高度、不同的武器外挂载荷、不同空速等等情况下,战斗机的机动敏捷xing有很大的差异,有的战斗机机型或许在某一高度某一空速范围内天下无敌,但在另一个背景之下,估计还可能会被往往忽视掉的对手干得歇菜,因而为了让这一环节的比拼更为简单,参加仿真模拟对抗的两架战斗机都是轻装上阵,都只挂载了两枚格斗导弹,连载油量为了确保公平,都是让双方满油量展开,并不加挂任何副油箱。
由于导弹型号都是一样,各种机载电子设备在格斗空战中的xing能差距也无伤大局,因而这时候,首先对比的就是双方战斗机的可操纵xing,比拼一番,到底是谁的操控方便灵活、瞬态响应xing好、反映敏捷迅速,可操作xing的优秀直接关系到飞行员是引e将技战术完美演绎,可由于哈飞和成飞两大公司都是老牌的航空企业,如何让座舱内的布局更为合理、座舱的视野设计与目标方位感知能力应该如何优化、火控雷达与头盔瞄准具之间应该如何优化配合等等问题,成飞不弱,哈飞也不菜。
于是乎,空中格斗的能力比拼被进行到了最艰苦和揪心的环节,那就是利再大型仿真软件并在多台超级计算机的数据运算支持下,进行多重飞行环境之下的空中近距离缠斗对抗,而在这个时候,装备两台单台推力一万两千多公斤推力发动机的“秃鹫”战斗机,比只选用了单台推力一万公斤的“海鹰”就在最大飞行马赫数、无载荷海平面最大爬升率等方面拥有优势,而且“秃鹫”皮糙肉厚,其最大过载也多了一个g,再结合掠角更大的高速翼形机翼“秃鹫”在高空的缠斗中,很快就将“海鹰…,击败。
然而,后掠角小的“海鹰”低速度机动xing能和稳定能力就更胜一筹了,再加上具有一定的过失速机动能力,和可控大迎角机动xing能,更结合哈飞公司大胆采用的全数字式电传操作系统让飞行员可以更有胆量在低空做出飞行动作,于是乎在中空空域的博弈中“秃鹫”是险胜,而在低空也难逃失败,不过却并不是丢盔弃甲的失败,毕竟能做出尾冲、
眼镜蛇等超极限机动动作的“秃鹫”可不是豆腐做的。
空中格斗能力的比拼,也最终因为“秃鹫”的两胜一负而最终取胜了这一环节,让之前已经一平两负的战绩,终于迎来了一次胜利,而在五场三胜的制度下,对于双方而言,最后一个综合环节的较量就显得异乎寻常的重要了。
在前四轮较量中占据上风的“海鹰”在航电火控等方面是并无优势的,因为都是共和国国内的两大航空名企,为之提供各种战斗机机载设备的也都是同一个企业,只不过由于双方在设计理念上的不同,一方更为保守而另一方更为ji进,所以暂时xing的技术优势并不是长期称雄的因素,因为成飞公司也可以很快为“秃鹫”换装先进的各种设备,但在气动布局和细节设计等方面的迥异,就已经是不可逆转的了。
成飞公司以前和空军合作,看重的是空军要大规模装备,而且还由于共和国空军北至库页岛的哈林斯克,西至伊朗境内的阿巴斯,天南海北到处飞的军用飞机显然需要很好的使用特xing,有效飞行时长不够理想的战机不是空军想要的,他们也就认为海军肯定也是一样,而且海军可能还会因为装备使用环境更加恶劣而更加要求武器装备的耐用xing和经济xing,毕竟海上多雾潮湿而又盐分甚重,舰载机不光容易被腐蚀,还要反复承受高强度的航母起降,一次次起降的大强度冲击之下,如果舰载机不坚实可靠,那么很有可能没有被敌人击落,反倒在降落过程中直接解体。
成飞公司的想法并没有错,事实上共和国海军内部非常欣赏成飞公司的做法,共和国海军未来将装备更大吨位的核动力航空母舰,航母的搭载能力显然更为巨大,届时海军航空兵免不了要装备更多的舰载机并储备一定的数量以应对不可预测的未来。所以平均到每一个稳定飞行小时的成本就显得比较重要。合飞公司显然在这个问题上有所考虑,但却由于在研发阶段考虑得太多、研究得太多虽然“海鹰…,本身的造价并不高,但科研经费上的巨额先期投入,却不得不最终分摊到每一架订单上来,变相提高了成本。
于是乎,哈飞公司的“海鹰”拥有隐身优势和挂载能力更大的优点,而成飞公司的“秃鹫”也有着经济xing强和航程远的叫板条件,双方到底孰优孰劣竟然在仿真软件的长时间、大负荷运转之后,给出了一个令人出乎意料的结果。
两百架一下的装备数量,价格毫无优势的“海鹰”直接完败,而在装备200至400架的情况下,毫无人情味儿可言的计算机给出〖答〗案是“秃鹫”战斗机更具优势,因为它们本身研发成本更低、单机造价更低,而在装备400架以上的情况下,计算机的分析结果竟然认为“海鹰”更有优势,或许计算机是认为,超过400架的订购数量已经是超大规模制造,大规模制造之下“海鹰”的研发成本和使用先进技术所带来的制造成本,就会很快被稀释开来,再加上“海鹰”更有前途的设计和更为巨大的升级空间,将会拥有更长的使用年限,成本上的缺点反倒变成优点,因为在较长时间内装备同一款战机,升级与维护费用,显然要比要快速更换而且技术不能领先太长时间的经济xing战机更为节省。
无情的计算机给出的是模棱两可的〖答〗案,这让成飞和哈飞公司的代表以及众多技术人员都很是惊讶,他们不只惊讶于共和国海军的仿真模拟软件之强大,也更是惊讶于这样一个莫名的结局,那就是这场在虚拟环境之下的对抗测试,到底是以双方都两胜两负一平的战局收场,还是以哈飞公司赢得三胜一平一负而侥幸过关。
辣手的问题最终落在了海军自己的身上,正如计算机给出的〖答〗案一样,在测试数据中,海军没有输入一个数据,那就是他们到底要装备多少架这种新型的多用途战机,而且还希望能够使用多长时间,200架还是更多?十年还是二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