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上河工这种行为,都是有相应的生产队进行分配整理的。但施工标准却是由水利局方面进行测定和上报的。
当然那个时候白还并未加入到水利局工作,所以这些事情并不清楚现场是怎么样的。但偶尔一次路过的时候,看到的景象却也是很壮观的情况。首先说是人比较壮观。这个河道的开挖在前期的时候还是非常困难的,那个时代人们的热情也是相当的高涨。在我党的领导之下,每个人在工作的时候都是充满热情的。虽然被某些人曲解了相应的政策方针,可人们的热情却依旧不减。
虽然整个国家的生产力在那个时代并没有发展的这么迅速,可基础建设确实是没少做,并且这些基础建设成功之后也为以后我们国家的快速发展有了巨大作用。
从一九六五年之后的三十多年来,时代发展一直在进行中,这几年海河流域的工程一直没有结束。这之中的时间变化也是非常的大。但对于白来说,一九六九年,是一个非常值得铭记的年份,因为这个年份应该算是白第一次接受大型工程的开端,也为了之后做了很好地铺垫。
虽然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但在这种缺少大型机械的年代,建设这样的大型工程是一种别样的考验。
与之前在部队做的工程还不一样,毕竟工程兵在部队上面,进行工程的时候都是有着不错的食物配给的。无论粮食的质量是一种什么情况,这个补给依旧是充足而有保障的。
而到了地方之后,这个粮食的配给首先说就并不如部队上面那么充足,虽然配额依旧不低,可能不能够及时的运送到,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但对于当地的农民来说,其实是一件好事情,因为上河工虽然会累一点,但上河工的工分算是比其他工作工分高的多的一种。在生产队时候来说,工分就是每个人的命根子,没有工分,养家糊口就成了问题。
但作为一个工作的负责人,对于这些问题就不能够考虑的太多了。毕竟负责人在当时需要负责的主要就是工程质量的问题,以及施工方法和施工材料配比等等一系列的监察管理工作。(要按照现代来说,应该是属于监理方。工程甲方都是国家,乙方是生产队,而在这里的施工单位则负责这些技术指标。)
这几年附近已经开挖了一条相应的新河道,在排涝的同时,似乎也有灌溉的目的。不过当时最主要的目的还是为了在出现同样情况下,能够让洪水有地方可以排放,有地方可以蓄水。
当然这次工程的地点,其主要的目的还是为了连通各个蓄水点的水,能够进行科学的调度和管理水位,而不至于在同样降水量之下出现同样的灾情。
而整个河道内部,同时建设的水闸,至少有十多座。这还仅仅是这么一个地区建设的工程数量,也许其他地区也是同样会有这样的大生产行动。
工程的开始最先需要准备的东西,白都在农忙之前就开始想办法了。像是需要配给和计划的材料,应该是早就已经准备好了,运输过程也是早早准备中。平原地区的好处此时就显现的非常明白了,像是这些材料,只要有的话,就能够通过铁路再经过陆路运输很快的到达施工地点。
而在自己的家乡,这样的运输就非常的困难,虽然已经有了相应的公路修筑起来了,可相应的运输机械还缺少非常多,大部分靠着人工的情况下,这样的路对于运输大宗的货物,是非常困难的。
所以当时在山区的建筑,基本上都是就地取材。像是建筑物,都是由石头经过简单的打磨雕刻之后,进行一种结构上的互相罗织,让这个建筑物成为一个完整的建筑物。
相对于平原地区的土质地基来说,山区的地基相对来说会比较稳定,不会出现太多因为地下水位拨动而产生的地表沉降等问题。除非是因为采矿而产生的采空区以外,剩下的地区抵制都是相对稳定的。而建筑物也就不太担心地基的问题,这样的建筑建造起来之后,基本上只需要很少的外来材料(像是水泥)。基本上就地取材都能够完成一个民房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