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尔斯-凯-欧格顿(charleskayogden1889–1957)本行是语言哲学家,兼诗人、作家和评论家。其实一位语言学家,要当诗人、作家和评论家再容易不过了。
别忘了,《魔戒》的作者托尔金就是一位语言学家。
此君的父亲是著名的罗素中学的教师,家学渊源之下,他也走上了学术道路,1915年毕业于剑桥大学麦格达伦学院,同时获得了硕士学位(.a.)。这个学院创立于1428年,历史悠久得不得了。
就是这位欧格顿在1909年和几位激进的年轻学者一起创办了邪学会。他还在1912年创办了《剑桥周刊(theeeklycabrgeagazine)》。
两人打了一个招呼,徐志摩下了自行车随手在路边……1921年的英国乡间治安还是相当不错的,其实一百年后也还好,不过大城市么……呵呵。
他们一起敲响了这座小别墅的大门。打开门的却是一位留着短发,容貌甜美的少妇。
两位男士脱下帽子行礼道:
“凯瑟琳,夜安(goodevening)。”
“你好,曼斯菲尔德女士。”
只听这位三旬少妇笑吟吟地用带着古怪口音的英文说道:“查尔斯,汉密尔顿。你们两人到的最早。”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katherineansfield)这个名字赛里斯人不熟悉。但是“曼殊斐儿”这个雅致的称呼就有很多人听说过了。
所以说,中文确实博大精深,既能把ansfield翻成曼殊斐儿,还能把门罗主义的orroe翻成梦露。
而这个名字正是徐志摩翻译成中文的。
这位生于新西兰、成名于英格兰、风格酷似俄罗斯的著名女作家正是此地的女主人。
后世提到“波西米亚”这四个字,某些不学无术的小资肯定不会想到捷克,估计他们连波西米亚王国都不知道。
他们会想到普契尼歌剧《波西米亚人》,和所谓的“波西米亚式”的生活方式。其实就是所谓的“青年”不好好找工作也不回家种地,飘荡在大城市追寻自己的艺术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