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感谢书友“dof”投的月票!
冒襄原本已经渐渐恢复的脸色,又微微红了起来,“回王爷话,小民……仅是道听途说,加上世道不堪,心有怨怼,故在酒后发发牢骚罢了。”
吴争看了襄许久,回头对李颙道:“你举荐得好啊!”
李颙急了,他跪下道:“王爷息怒,冒辟疆文采风流,盛于一时,胸有经世大务,实为人中翘楚。”
冒襄猛地抬头,看着吴争眼睛道:“素闻吴王殿下用人不拘一格,如今凭冒襄伎馆牢骚之语,而判定冒襄欺世盗名……甚为不公!”
吴争愣了愣,遂笑了起来,“这么说,倒是本王屈才了?好,本王给你一次机会……有道是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既然你说明社蛊惑人心,本王就让你去明社做个主事,一年之后,你再向本王陈述明社利弊,如果到时整肃明社有成,二功齐赏,反之,请自便,你敢应吗?”
冒襄一拱手,坚定地道:“敢不从命!”
吴争笑了笑,转向骆锺麟,“本王听闻你为官素有政绩、多有义举……这样,通州新附,你就去任个知州吧。”
骆锺麟拱手应道:“谢王爷垂青。”
吴争摇摇手道:“莫谢得太早,三年为期,到时再来面见本王述职。”
“是。”
……。
按理说,吴争不会直接涉及对地方官员的任免。
这是大将军府的权力。
正象吴争说的,军政分离,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去做,自己要做的就是监察。
但明社、通州比较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