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这些人,还有其他在京的一些大佬,有几分渊源,大家又都比较和气没什么过节的人,王言都去登门拜访了一遍。
他在展示他的诚意,也是降低一下他的危险性。恃功自傲,是不可取的,疯狗一样胡乱咬人,那也是取死有道。
当然也不是说他去向谁靠拢,只是大家维持住一团和气的局面。不论是保守派,还是变法派,他都有拜访,已经很给这些人面子了。
不过够位要他上门拜访的人,并不多。他上午查账,下午上门去走访一家,大半个月也就把要见的人都见了一遍。
这时候,国子监五年的烂账也全都查了一遍。
不出意外的,他收到了比账上缺漏的更多的钱。这帮人卖名额的钱,都东拼西凑的交到了账上。这一笔钱,做不出什么大事,但管着国子监的官吏以及教学的博士们早午两餐,却是已经足够,还能吃的很好。
也是在这期间,国子监衙门里的官吏、博士们提交了教育改革的想法,还有更多的公文,雪片一样的往这里送来。
王言的命令,是让州县书院、学堂的山长都写一份,而他的命令是经由大宋的邮政系统直接送到各州的知州那里。再由他们向所辖各县传达命令,定一个日子,写好以后收集上来,统一再送到国子监衙门里。
若非是强力部门,干系重大,下边的州县配合起来是绝对费劲的,他们总要拖一拖。但是发出去的公文,扣上了王言的官印,效果就不一样了。爹不疼,娘不爱的国子监衙门,也就成了强力部门,优先级相当高……
拜访过了各位大佬以后,王言就在看人们递上来的建议。
具体的建议,他当然是已有腹案。之所以还要再看这些人写的东西,是他想要看看手下是不是有什么能人被埋没了。
他下发的命令,都完成的很好,每个人都送上了最少一千字的策。甚至就连衙门里的小吏,写的都是文采飞扬。乍一看过去,都很像那么回事儿,但用心还是不同的。
有人应付上级工作,文辞华丽的写了一通了事。有人却是真正用心,真想要提些建议给大宋多育良才的。而用心之人也有差别,有的人一看就有水平,有的人一看就是能力平平,他尽力了,但是脑子里没有概念,眼界也不够放眼天下,写的文章很朴实。
虽然他要的就是实实在在的章程,并没有规定必须要写的好看。但是显然,就是有的人可以写的既有内容,又文辞华丽,挡不住的才气扑面而来。
但这些人大多都没当上官,哪怕近几年一年一科,他们也没当上。虽然都有职位,但却并非真正的官身。他们的位置,大约相当于一些非直辖县的主簿,不是进士也能做,属于编外的合同工,但是也有升迁的机会,只不过很渺茫就是了。…。。
王言又看了几天,直到了上任一月以后,结束了十五的大朝会,站在前排现场看了一下是怎么劝说赵祯立储的,那真是相当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