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开心欢笑地谈论着,很快就回到了书店,车进把提包放在了他自己的专用柜子里。
书店里柜台后的书架,这一米长的书架都是上下两层,上层是书架下层是书柜。下层书柜高六十公分,宽也是六十公分,要比上层书架宽二十公分。上次进的货摆满书架后,书柜就有好多是空的,车进就给自己专门留了一个书柜,还上了挺大的铁锁。
这书柜里,放得都是最好的名烟名酒,张凯和孙友铭送的名烟名酒只有少部分拿到了家里,余下的都在这里。而书柜里的最上隔层,还有他从家里找来的一个小铁箱子。这个小铁箱也是带锁,这个锁的钥匙没有给张欣,只有他自己保管,因为里边装的都是他收到的现金和存款,包括这次的也都放进去了。
如此巨额钱财放在这里,是他感觉这里比家里安全,因为这里昼夜都有人,除非是内贼,不然绝对不可能丢失的。
火锅店明日就要开业,开业庆典办得自然比人们家里办喜事还要隆重热闹,主办人高明春的朋友们今天就过来帮忙了,闹哄哄的很是热闹。车进虽然不是主办的,但也得过去看看还有什么不当的地方,明日开张不要出乱子。
到了第二日火锅店开张的日子,整个店面张灯结彩一片喜气。而从大早就开始热闹起来,因为这里有个风俗,办喜事的早上要请客人吃羊杂汤,凡是受邀的都会打扮的齐齐整整早早过来吃饭。
请得客人以高明春的为主,为了拉业务请了县里有头有脸的人物是两桌,亲朋好友请了三桌。
车进这边总共请了是四座,有头脸的人物是张凯一桌和丫丫爸爸一桌,亲朋是两座。但亲朋两桌中家人一桌,与高明春亲朋里的家人一桌,是留在了晚上。全部安排在中午一次安排不下,便把不会计较的家人安排在晚上了,这也是为了让晚上不至于忽然人少变得冷清,要在开业这天中晚两餐都弄出宾客盈门的样子。
晚上请得两桌家人,早上的羊杂汤也是要来喝的。羊杂汤算是汤菜,另外还有主食。
沰河人的主食以面食为主,这是因为这里主产麦子,一般人家大都是吃馒头和面条,最近这几年吃大米的才稍稍多了一些。但在喜庆日子里,有一种主食是必备的,就是黍子做成的黄糕。
黍子是五谷之一,生长期短耐旱,是靠天吃饭的山区里常见作物,也是养育多寒多旱的北方民族的主要食物。
在沰河水库没修建之前,沰河县的川地面积尽管不小,但适宜种麦子的上水地还不算太多。那些得不到河水浇灌的田地,作物就以黍子和谷子为主,早先也是沰河人的主食。等到沰河水库修建起来,可以浇灌更多川地的耕地后,产量小的黍子、谷子之类的在川地淘汰不种了。
黍子和谷子一样,都得把谷壳用碾米机脱壳才可食用。脱壳后的黍子和谷子很一样,黍子的比谷子略大一点,对北方农作物不熟悉的人分不清。脱了壳的谷子就是小米,脱了壳的黍子叫黄米。是因色泽特别黄得名。
小米煮着就可食用。但黄米要磨成黄米面。先用适当的水和成半干半湿再上锅大火蒸熟,出来后还要趁热在面案上揉,或者放在瓷盆里双手浸了冷水翻按,浸冷水一是不粘手二是不怎么烫手了。经过这比较复杂的工序,把蒸熟的黄米面揉按得细腻光亮成糕,上面再涂抹一些植物油即可,这黄腾腾亮晶晶的软糕就叫黄糕。
黄糕特别筋道,铲起一块双手拉拽可以拉好长不断。
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笑话。一家中午吃糕,家养的狗跑进来,趁做饭的女主人不注意,狗探身到糕盆叼了一口黄糕,叼到嘴没下咽,要跑到外边吃。因为黄糕的特别筋道,像拉皮筋似的跑出去好远,嘴里的糕还与糕盆的糕相连。男主人从田里收工回来见状,就拿着肩上的锄头边吼边打,狗儿受惊一松口。结果嘴里的黄糕“嗖”地一下自动飞缩回到糕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