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来之不易,结果虽不同,过程却相似,除了勤奋,没有捷径。
自从确立了要考泗阳书院的决心,孟青宁让所有人大跌眼镜,原本上蹿下跳的淘气包,成了一个正经用功的读书人。每日除了三餐压根不出院子,看累了书,就拿起笔临摹字帖,写累了便去小院里慢跑,边跑边默背新记的诗词。
秋氏看她起早贪黑,很是心疼,经常过去看她,见她一味学习,不由劝道:“进学一事,原不能急功近利,你早晚会吃不消的。”
孟青宁天真一笑:“母亲该高兴,儿女争气,您可称得上大齐最成功的母亲了。”
秋氏抚着她的小脸,道:“我成不成功的有什么打紧?功名利禄都是云烟,你和鸣儿才是我的心头肉。”
孟青宁感动的两眼微酸,窝在母亲怀里撒娇道:“我当着兄长的面起了誓,若考不过,岂不是要被他笑话了?我才不要。”
“傻孩子,你兄长多疼你啊,怎会笑话你?”
孟青宁耍赖道:“我不管,反正我不能输,母亲快别守我了,我会注意身体的。”
岁月匆匆,除夕挂的红灯笼才从房檐撤下,清明时节的细雨便如期而至,纷纷扬扬,是说不尽的离愁别绪。
清明过后,三月二十三,去尘钟连响三声,泗阳书院三年一度的招生开始了。
一大早,孟启带着孟青宁来到泗阳学院,原以为他们来的够早,谁知山门前已候满了人,都是来考试的。一眼望去到处是黑压压的脑袋,孟青宁绝望的想,不管时空如何变换,竞争永远存在。
第一轮筛选来的猝不及防,说白了就是看脸。有疤者不要,五官怪异者不要,腿短身量瘦小或面肥耳阔者不要,面相凶悍者不要,口齿不清者不要,肤发怪异者不要,怯懦者不要,声高者不要……如此种种不一而足,简直就是为挑剔而挑剔。
只第一轮筛选便去了半数之多,孟青宁看向招生老师的眼神都变了,这也太狠了吧!
第二轮考察君子四风,即“聪、雅、仁、德”,前两项考知识储备和才艺展示,无甚可表,基本留在这一轮的孩子都有功底,个个全力以赴,谁也不甘人后。轮到仁德两项,孟青宁眼睁睁看着一个六岁小童阐述自己如何心怀天下,如何忠君报国,那种怪异感和错乱感,差点笑出来。
孟青宁准备充分,第二轮过的有惊无险。两轮过后,留下的学子竟不足五分之一,原以为过了这关就算结束,谁知还有第三轮。
第三轮也是最后一关,很简单,就是跟书院的夫子们面对面聊天。随便聊,聊什么都行,聊天内容全看夫子心情,若他有心让你过关,聊早饭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