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点解释,就是败家。
东汉王朝的望族豪强,之所以能在地方称雄,基本原则就是他们在百年时间里不断的兼并土地,将土地越兼并越大。
各州的豪强,别人都是在不停的兼并土地,唯有鲁肃反其道而行之。
在各地牧守逐渐独立之前,鲁肃就开始反其道而行之,他不仅不治家事,反倒是大量的施舍财货,出卖土地,用这些用家私换来的财货周济乡里以及结交英雄豪杰,用来扩大自己的声名。
说白了,鲁肃在某种意义上而言,就是东汉版的及时雨鲁子敬,淮泗地区的呼保义。
鲁肃虽然是士族出身,家中又有田地私产,但并不是那种特别知名的高门,换句时髦点的话,就是高不成低不就。
在这种情况下,鲁肃结合天下大势,自己为自己设计了一条路。
天下将乱,豪杰并起,正是自己卖田结士,扬名于世的大好良机,当此时节若是能够名扬天下,然后择一雄主而辅之,则可将自己以及整个家族带上一个新的台阶与高度。
目光长远的人,自然是明白鲁肃是为了在乱世囤积人脉,提升名声,厚积薄发,寻找一飞冲天的机会。
但大部分的人还是目光短浅的。
鲁肃的想法虽然很好,但很可惜,并不是每一个人的思想都能达到他的高度,也有很多人看不惯他的行为作风,包括他的族人在内。
卖地挥霍钱财,这在外人看来是‘及时雨’,但在自己的家人眼中,这就是败家子,应该绑起来用大棒子打杀的那种。
但问题是鲁这小子命好,他所在的宗家乃是这个家族之中,族中枝叶最茂盛,家业最大,话语权最强的一支,而鲁肃本人身体嫡长子,也掌控了族中大部分的基业和田产。
也就是说,人家有资格可以瞎霍霍钱,名正言顺的那种。
但跟鲁肃同辈的本门子弟,可不会因为这个而退缩,毕竟家族资源被鲁肃这么祸害,谁心中都不好受。
于是他们各个邀请族长辈,一起声讨鲁肃,渴望借着族中长辈的力量能够把鲁肃从家公之位上揪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