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会结束,众人相继散去。但评委们却不能散,会后要有聚餐这是国情,读书人也不能例外。所以高析等十几位名家在神龙峡某农家乐包了个房间。
排座位也是有讲究的。高析作为蜀中界的旗帜地位最高,自然坐在了主位,彭淑华坐在他的旁边。
在场十几位名家,彭淑华的地位以及成就是很靠后的。之所以能坐在这个位置,一是因为她是女的,二是因为今天是诗词会。彭淑华是专门研究诗词的,在这方面的成就上在场所有人都比不上她。所以对她坐在这个位置,没有人有异议。
“彭老师,恭喜恭喜啊。”
“这次诗词会有二十多篇优秀作品,再加上子清的《诗论》足以让杂志社出一期专刊了。”
坐下之后,大家一边喝茶一边聊天。话题的中心自然是诗词会,和彭淑华。
“还是要感谢大家的支持,没有你们的帮助就没有诗词会,更不会有这么多优秀的作品了。我以茶代酒敬大家一杯。”彭淑华喜形于色的道。
在场的诸位真正对诗词热爱的只有她一个人,对诗词的现状最忧心的也是她。这个诗词会最早是她创办的,前几期效果都不理想。后来高析等人相继出面支持,才有了今天的盛会。
“同为学者,互相帮助是应该的。现在式微,正统越来越不受人关注。任何能够提高影响力的事情我们都要去做,还要用心去做。如果诗词会的模式能在全国普及开来,何愁不受关注。”高析慷慨激昂的道。
“是啊,式微。不过不管再不受关注,正统学术研究永远都不会过时,早晚有重现辉煌的一天。子清的《文化苦旅》和《论语别裁》就在全国备受关注。诗歌不一样啊,现在诗歌生存的土壤越来越少。再不发生改变,我真害怕有一天诗歌真的会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哪知道,听过这一番话之后彭淑华反而变得沮丧起来。
闻言,其他人实在不知道说什么好。正如彭淑华所说,即便学术再怎么不受关注。可往大了说,它是一个民族传承发展延续的核心力量。
世界历史上有数不清的民族消亡,就说中国历史。当年强横一时的匈奴、突厥不都灭亡了。阿拉提代领的匈奴号称上帝之鞭,抽的整个西方世界都瑟瑟发抖,后来不也是在极短的时间消失了吗。
原因就是他们没有自己的文明。纯靠血统凝聚在一起,强横的时候如烈火烹油,一旦走了逆风部族被打散很快就被别的部族同化。中国历史上因为此类原因消失的民族多不胜数。
汉民族历史上经历多少次灭族边缘,最后都撑了下来成为最后的胜利者,为什么?文明。
我们是因为文明在凝聚在一起形成了民族。哪怕我们骨肉分离,只要心中文明的火种不断绝,终有重聚的一天,终有崛起的一天。
学术研究就是在研究文明,让我们的文明始终保持先进,最终得以延续。所以不管学术如何的不受欢迎,国家和民族都离不开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