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博手机小说网>奇幻玄幻>摄政大明 > 第1135章.朱和坚出京.
    德庆皇帝此时所提到的张伯道,乃是刑部尚书张伯崇的亲弟,但他并非是“周党”一员,一向是态度中立、不偏不倚。

    与杨洵一样,张伯道也是一位大儒、也是一位君子,目前也同样是辞官致仕、赋闲在家。

    而且,张伯道的辞官缘由,还要更加“令人敬佩”。

    在七八年前,张伯道担任浙江提督学道期间,浙江境内发生了一件“弑父案”。

    当时的浙江嘉兴境内,有一名性情暴虐的醉汉,每次醉酒之后都要出手虐待妻儿,有一次他眼看着就要把妻儿二人活活打死,他的儿子终于是忍无可忍、出手反击,竟是失手打死了醉汉。

    最开始,因为该名醉汉在嘉兴境内名声极差,他的儿子却是一位风评极佳的秀才,嘉兴官府审理案件之后,认为醉汉儿子的反击举动只是为了保护自己与母亲,乃是情有可原,所以就只是夺去了他的功名、流放三百里。

    然而,张伯道听说此事之后,竟是受到了极大刺激,完全无法认可嘉兴官府的审判结果,认为醉汉儿子乃是犯了恶逆之罪,必须要罪加一等、严惩不贷!

    按照张伯道的说法,夫为妻纲、父为子纲,作为一名儿子,若是受到父亲虐待就应该良言相劝,若是无法劝说就应该忍气吞声,若是无法忍耐就应该逃走躲避,但无论如何也不应该出手反击。

    最终,在张伯道的极力主张之下,醉汉儿子被判了死刑,醉汉妻子也受了杖刑。

    但事情发展到这一步,张伯道却依然是不依不饶。

    首先,张伯道挟以大义,强迫嘉兴府拆掉了一半城墙,以示本地百姓“无脸见人”之意;

    随后,张伯道又弹劾了嘉兴知府,认为嘉兴知府治理无方、昏聩无能,造成了该地的道德败坏;

    最后,张伯道则是主动辞官请罪,认为自己身为浙江提督学道,总揽浙江的教化与学务,结果治下竟是发生了秀才弑父之事,所以他本人也有严重失职失察的过失。

    因为这件事情,张伯道赢得了儒家各方的诸多赞誉,很快就名扬天下。

    按照这个时代的标准,张伯道的这般做法可谓是“知行合一”,既是严于律人,也是严于律己,同样可以称之为“君子”。

    但通过这一件事,也可以看出张伯道与杨洵的理念冲突,可谓是天差地远、截然不同。